3)第573章_如果这是宋史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俊为什么揣着明白说糊涂,不依不饶地一定要他表态。那是个坑,早就挖好了等着他往下跳。

  意识到这一点,再亲眼目睹了韩世忠的经历,还有七月初刚从楚州回来时辞职,赵构为什么没有同意……那时同意了的话,怎么去打压一个官场之外的人!

  岳飞的心变得冰冷,一瞬间他仿佛置身于梦魇之中,这一切会是一个整体计划流程吗?!

  他在冰冷,在回忆,弹劾已经进入到另一个层次里。

  赵构亲自出面暴料,他认为,岳飞在楚州时于万军之前说楚州不可守,城防没必要修,完全是收买军人,达到加强个人势力网的目的。这样的人,让国家、让他怎么去信赖(“故其言如此,朕何赖焉!”)

  秦首相第一时间跟进,表态说,岳飞隐藏得很深,他对人说这些话,中外人等未必能洞察真意,多亏陛下揭露。

  这两句话在南宋官场引起爆炸性的动荡,皇帝、首相公开怀疑帝国最强的将军、枢密副使大人的忠诚性,这是之前十几年里所不敢想象的。

  一时间下边说什么做什么的人都有,这就是机遇,顶级大佬们的摩擦,是珍贵的重新排队的机会。

  岳飞努力地让自己冷静下来,事到如今,他必须做出决断了。

  岳飞再一次辞职,他在奏章里写到自己多年的服务很不到位,有这样那样的错误,请陛下“保全于始终”,让他“远引于山林”。

  有宋一代,优礼臣僚,再大的罪臣也不过是贬黜流放了事。岳飞提到保全于始终,已经充分地考虑到了事情的严重性,把后果往恶劣里预计了。

  这一次赵构同意了,罢免岳飞公职,改任万寿观使,吃一份优厚的年薪,再不插手官场军队的事。这似乎很不错,岳飞被高高举起,又轻轻放下,从此无官一身轻,没是非了。

  但是,有两件事也同时发生,全面联系起来,才会清楚岳飞此时的处境,以及赵构的真实目的。

  岳飞罢官时是公元1141年,宋绍兴十一年的八月。这时金兀术收兵回了开封,给赵构写了一封信。信里以上位宗主国的身份一通训斥、责骂、警告,把之前的战争全归罪于南宋的忘恩负义,而他是仁慈的,仍然不想毁灭一个曾经驯服温存的仆人,所以写了封信主动骂人。

  这份由被扣押在金国的原南宋使者带回来,赵构、秦桧接到之后表面上诚惶诚恐,暗地里心花怒放。盼星星盼月亮,终于盼来了这个意向。

  该死的金兀术,这个倒霉孩子,当年好不容易达成了和平,他非要打。结果怎样,被岳飞打残了吧,现在没人拦着都没法过江了吧。这才知道议和的好处!

  赵构立即写了回信,在信里承认自己从属国的身份,承认一切错误,推卸一切错误,那都是几个前线的将军自作主张搞的!而他本人,是极其向往和平的,请“太保?左丞相?侍中?都元帅?领省国公”宗弼阁下代为向金国皇帝陛下转达。

  既然议和再次摆到了日程上,那么还需要放任岳飞吗?于是岳飞下课。

  上面是岳飞被罢免的外部因素,这之外就是关于岳飞的罢免诏书。中国的文字是很讲究的,中国的官场哲学是很深奥的,国手布局步步紧逼,每一个进程都是为后续手段的铺垫。

  诏书里说,岳飞有“深衅”,“有骇予闻,良乖众望”,皇帝“记功掩过,宠以宽科全禄,以尽君臣之契,保功臣始终。”要岳飞“无贰色猜情,朕方监此以御下,尔尚念兹而事君。”

  这些文字里处处都是陷阱伏笔,既承上,给岳飞的罢官定性为有罪;复启下,为以后可能出现的进一步处理留下了理由。

  岳飞文笔佳妙,这份罢官制里的隐患明眼人一目了然,他有什么不知道的。有人劝他做些补救,比如求见皇帝进一步表白忠诚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aitangs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