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143章_如果这是宋史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图严丝合缝。但是,问题突然出现在主将李继隆的身上。

  李继隆这是第二次征战西夏了,老马识途,他发现了一个问题——路线不对。

  如果按着皇帝、他妹夫赵光义指示的路线图,他得先路过灵州,然后才能杀奔乌、白池。那样的话就要走一个多月,并且路上缺水。这是最致命的,搞不好他庞大的军团就会不战自乱。这时他的先锋官,原银、夏州钤辖卢斌给他出了个主意。

  这位久驻党项的先锋建议,不经过灵州,从他们的出发点环州开始,走直线,10天之内就能突然出现在乌、白池。

  李继隆的脑子里灵光闪动,经灵州,不外乎就是顺路为灵州解围。可是突然打击乌、白池,更是围魏救赵,让李继迁不得不回救老巢,灵州之围不战自解!

  主意越想越妙,他派自己的弟弟李继和火速赶回开封,面见皇帝,把改道的事上报。赵光义一听就急了,他搞不懂为什么总有人不听他的,居然连李继隆也这样!他在便殿里召见李继和,只说了一句话——“汝兄如此,必败吾事矣!”

  他马上亲笔给李继隆写信,命令他必须听令按原计划行事。并且派引进使周莹黸去做监军,必要的话强令李继隆服从。可是晚了,当周监军赶到时,兵贵神速,李将军己经出征,绕过灵州走捷径己成事实……愿望是好的,见识是高的,如果成功了,那么李将军的威名必将远播西域,威震当时。

  但是,历史上的记载非常郁闷,他走了10多天,结果是……“不见敌,引军还。”

  这是怎么回事?!这可能吗?敌人就在乌、白池,走到就领奖,绝对没有错。而且后面发生的事也证明了宋朝先期的情报100%的准确,那么他怎么会“不见敌”?

  其实说穿了就一句话,他迷路了。如此简单而己,在沙漠戈壁之中,想贪便宜走捷径,结果适得其反……并且更要命的是,他不仅自己白逛了一圈就回家,当时还和丁罕合兵,一起这么玩的。

  宋军的主力大军就这样无功而返。

  可这也比另一路的张守恩强。西京作坊使、锦州刺史张守恩是名门之后,他的父亲就是宋初名将张令铎。他从麟州出发,严格按照路线图前进,结果他遇到敌人了。但是这个杂种居然无耻到突然间选择失明,我什么都没看见,我们回家吧……就这样,他带着人马平安无事、全须全尾地就回来了!

  只剩下了王超与范廷召两路。

  这两人合兵一处,所走的路线是最艰苦、最漫长的一条。“誓扫匈奴不顾身,五千貂锦丧胡尘。可怜无定河边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。”他们来到了无定河。

  无定河在现在的陕西省北部,是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崇山深谷中激流而出后,支流中最著名的一条大河。看数字,它全长近500公里,水流量极为充沛。但是在当年王超等人率军过境时,它竟然是干涸的。

  宋军是一边挖井一边行军,硬生生地从戈壁荒原中挣扎到了铁门关。就在这里,宋军远征西夏的第一战终于打响。

  宋军中一位年仅17岁的少年站了出来,他是王超的儿子王德用。为父亲作先锋,他率万人冲过党项第一道防线,虏掠牲畜数以万计,随即杀进最先确定的目标——乌、白池。

  这时他终于发现,最初的情报是多么的准确,他面对的真是党项之王、李继迁!

  千里奔袭,终于找到了李继迁,但是同时也得面对党项人全族的精锐。这时宋朝全军的主帅范廷召和王超的反应是“不敢进”。

  突然间的胆怯,这和之前的顽强前进,强突防线的表现转变太快。但是情有可原,宋军五路合围,只有他们到达,他们的军力到底是多少,史书中没有记载,但是下面的一个事实却能推论出来,他们的实力远远不如光前锋部队就有三万人的李继隆部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aitangs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